2023-09-03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3年9月4日 凌晨
最近这几天,” 新生 “ 的气息弥漫在学校里里外外,去年疫情的原因,导致我都记不得 22 级新生入学了。 看见新生,拉着大大的行李箱站在校门外,背着大大的背包;看见新生,听着推销人员热情地演说,并因此露出微笑;看见新生,大概是和室友一起骑着共享单车有说有笑 。我仿佛就看到了三年前的我。
同时提醒我三年之期已至的,还有中国电信:校园卡每月 20 元的优惠到期啦。
#观影感受/奥本海默
今晚去看了《奥本海默》,不尽人意,一个充满了对话的,长达三小时的电影,实在是不太友好,尽管诺兰还是能提供一些视听盛宴,但也只是缓解我的无聊。诺兰在这部电影中使用了奥本的视角为彩色,” 反派 “ 施特劳斯的视角为黑白的技巧,很不错的对比,最早看到预告片的时候,这一点就很吸引我,这种色彩表现下,人物自带了一层滤镜,让人想要更深地接触人物背后的故事(诺兰的镜头真的很有故事感)。
但诺兰给出的故事却不足以撑起这份对比,二人之间虽然有了看似尖锐的矛盾,但最后只有施特劳斯对奥本爆发出了情感,奥本并为表现出对施特劳斯的迫害的强烈反抗,奥本的情感爆发在受到关于 “ 对研发氢弹是否有道德阻力 “ 质问时,这让我觉得色彩的对比是没有必要的,或者说给施特劳斯的戏份不足以撑起这份对比。
整个剧情有这么几部分组成:奥本的科研生涯,奥本的爱罗曼史,奥本的事业,奥本的政治问题。
如果在加上少年和更多老年以及死亡,那这就是个完整的个人传记了。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影片的主题感到不是特别明确,它展现了奥本个人性格特点,又借奥本突出原子弹对世界的意义,但最后的落脚点是哪个呢?
ps.诺兰还说没有观影门槛,我把木鱼水心那视频看完了来看,都有点懵,有太多人了,有时叫的姓,有时叫的名,一不小心就忘记这说的是谁了,只能凭语境去猜。
ps1.群友形容本片故事线的跳跃和突然的怼脸,像打apex。这么一说我仿佛看见诺兰导演化身动力小子,一边扎针搓身法一边蓄和平时不时给个满盆。